我记得那一年,2007年中旬。与刚走出象牙塔的毕业生一样,我在社会的大染缸中,尝试寻找属于我落脚的地方。我曾经给自己机会,尝试走入私人届,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,我第一份应征的工作是采购员(Purchaser),是一间坐落于士毛月的工厂,但我已忘记了那一间工厂是从事什么类型的生产。我只记得,她是一家出产附属产品给韩国品牌公司的生产线。
进行应征了,薪水却只是RM1300元左右,这是在还没扣除公积金前的数额,扣除之后应该在RM1100左右。但是,我当时却对此工作抱有很大的期望,希望该工厂可以录取我。也许找不到工作的害怕一直在我心底作祟,让我没有考虑到身在异地生活的费用是相对地高昂。但,应该说庆幸地,一个月过去了,那家工厂并没有给我拨电,直到我找到了工作,他才给我拨电,询问我是否还有兴趣这一份工作。当然,我很不屑地拒绝外,也告知本人已找到工作了。
现在回想起这一段小趣事,我还真的佩服自己,怎么能对一份“侮辱大学生”的工作有所期待,更别谈可以接受这种剥削员工福利的待遇。当然,我并不是自以为是,抱有“大学生身价高”的思维,而是至少也别让大学生的水准跌得如此地不堪。若该工厂的薪水支付能力是如此一般,他该聘请的员工应该是属于“可接受此薪水”的阶层,而非“以低价收购素质员工”。
当年,刚出茅庐的懵懂无知,让我一直在就业的道路上,寻找我的那一片天空。但在寻寻觅觅的茫海之中,我碰着的挫折不多,也幸亏在茫海上,我遇着了朋友相挺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