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1月31日星期一

与中学生的交流

这是一个匆匆的新年,因为工作,因为南马一带豪雨成灾,阻碍了我原有的回乡计划。但是,对我来说的是,这一种感觉似乎特别的不同。我在想,今天早上看到无家可归的灾黎,我有一份感触,至少我还可以过个“不受天灾影响”的新年。

今天,从柔佛赶到布城的办公室,皮鞋都湿透了,赤脚走在办公室内。正当我要快点处理完工作上的任务时,一批为数10位左右的芙蓉中学生来到我的办公房间,说要听我分享工作的经验和对目前年轻人及政治气候的看法。那位带他们来的长辈还交代他们说,不可问太多的问题,避免耽误我的时间。其实,我倒很愿意与年轻的一代分享自己的看法。

他们问了我5个问题左右,其中包括我本身的工作性质,在这一行干了多久;对年轻人的看法;对种族政治的想法,还有如何提升华人在这国度的地位,还有父母是否还有能力影响年轻的一代等等。我谈了好多好多,我坦然地道出我支持阵线的弊端和需要改善的地方。面对年轻人,我们不是要洗他们的脑,而是要鼓励他们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,让他们懂得分别是非黑白,这才是我们作为他们“长辈”应该做的。

坦白说,他们的问题很尖锐,其中包括华社不支持马华的原因是什么,是否巫统过于强大,为何巫统会那么地强大等等。我答了几个问题后,我才问他们的年龄。此时,我才发现自己面对一批还没有投票权的“少年”,介于14岁至21岁之间。现在的青少年看来在还没拥有投票权前,已经是那么地关心国家政治发展,也尝试去了解朝野政党的运作和理念。

最后作总结的时候,我与他们分享了以下两个要点:

(1) 可以输了政治,不能输了友情。

(2) 年轻人该从多方面接收资讯,不要以为跟着潮流走就是对的。

他们离开的时候,我给了他们每人一张名片,还一一地与他们握手道别,也送上我的祝福,不是说“支持国阵”,而是“新年快乐”!

2011年1月26日星期三

我就是习惯了


“有些东西习惯了,就是习惯了”……

总是听到别人安慰失恋的人,就这么一句话:“你不是真的不可以没有他/她,只是你已经习惯了生活有他/她,只要时间一过,你就不会那么痛了”。所以,我总说“时间是失恋最好的良药,虽然是老土了些。”

习惯就是因为每天都做同样的事情,面对同样的人,听到熟悉的声音,所以我们总认为我们爱的人已成为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,应该说是不可或缺的人。

............

我今天没有了从工作岗位退下后的习惯,没有到大学去,带着饭盒,独自一个人回家去。没有了那熟悉的声音,还真的有些不习惯。归途上,心里开始思念了,真的想念了。

习惯不是那么容易可以变成习惯,要知道愿意让自己每天都习惯一件事情,一个人,一把声音,她的点点滴滴,还真的是不容易。我真的是习惯了,习惯了她的笑声,习惯了她玩面子书游戏的节奏。

最近,我在面子书看到一段短片,是我大学的老同学分享的。短片里头有一位失去丈夫的妇女在其先生的追悼会上,叙述她先生在生时的生活点滴,她谈到其先生睡觉时的打鼾声,她以趣怪的方式表达了这一切。最为重要的是,她说这是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完美的,但对她来说是完美。因为当其先生离世后,她已经没有机会再听到其先生的打鼾声,她多么希望可以再听到他的打鼾声。这短片告诉了我们,就算我们的另一半有多不完美,但有时候,这一切的不完美却是你最为怀念的,尤其当她不在你身旁的时候。

我们一起生活一段日子后,当她回到家乡去,我也会觉得不自在,好像少了一些些东西。平时的不完美,在这一个时候,的确还真的很想念。我老是说她玩game,但现在没有了那些声音,好像怪怪的,真的太矛盾了,也太神奇了!

我相信让她看到这博客,她在未来,一定“拿正牌”玩game~哈哈~

2011年1月23日星期日

2011大马羽球公开赛










第一次,在现场观赏马来西亚羽球公开赛;第一次,我坐在了贵宾席上;第一次,我看见了各国羽球好手及名宿。



日本选手很有礼貌,中国选手很“嚣张”,丹麦选手很亲切;印尼和马来西亚球迷很热情;感恩可以获赠两场入场卷,让我一睹世界羽球好手的风采。道菲是李宗伟以外,最受本地球迷欢迎的球员,他很友善,时常带着笑容;我听到现场有球迷以不客气地语气问:“林丹在哪里?”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球员,丹麦球员拉姆森(Jonas RASMUSSEN) 是一位有体育精神的球员。虽然在男双决赛中被中国队打败了,但他还很有礼貌地到球迷区,把羽球拍和毛巾抛送给观众席的球迷,而在颁奖礼上,这对丹麦组合所获得的掌声胜过夺得冠军的中国男双。



运动团结了国民,我喜欢这样的感觉!



谢谢!我享受了半决赛和决赛,有一个不错的周末。


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

争着乘凉的后人


回到母校参加活动,这活动已经成为我每年农历新年前,必定会参与的活动。

6年前,我也是这活动的一份子。6年了,我看着整个活动的成长和发展,它从小礼堂搬到大礼堂,从只有500多位的出席者,到今天的“千人宴”。说真的,对我们这些学长来说,那是一项壮举,也是一个引以自傲的成就。

我是第11届的筹委,我参与了这活动的建设和发展。当年还是小伙子的我,曾经听学长说他们如何进行第10届的活动筹备。在3个星期内,搞了一个不超过30桌的晚宴。学长告诉我们说,就算我们没有能力,我们也要把它办下去,因为传承不可以中途放弃。我们听了学长的这番话,我们秉持着传承的精神,走下去。想想看,当年只有5位第二年的学生,其余的13位都是第一年生,而我就是其中之一。第11届的50桌晚宴就是靠着这16位同学走下去,没有所谓的AJK,没有帮手。排椅子也是这16位,站在门口剪票也是这16位,我们就是这样办了第11届的国大新春。

我好怀念当年的日子,因为我们都没有私心,也没有野心,更没有想过让国大新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团体。因为我们知道传承才是我们最为重要的使命,理念的正确才能让团结的力量得以维持。国大华裔学生理事会在国大新春得以维持到第17届,付出了很多,无论在资金的支持,或人力的调动,甚至与校方的争取,都扮演着积极的角色。没有过去,就没有现在的第17届。有些人会说,我们不要看过去,过去已经是过去了,我们谈现在。若是如此的话,那国大新春里的传承和维护中华文化也等于废话,因为不看过去,就是等于无需维护过去,还谈什么维护中华文化。

有时候,我在想,是否这棵树大了,就有人抢着来遮荫呢?但却忘了之前栽树的人们呢?

那一个晚上,我看了活动特刊,我傻笑了。树大棵了,每一个人都来告诉别人说,他是栽这棵树的一份子,但他们却忘了他们只是乘凉的其中之一,真正栽树的是母体。有些学长退而不休,硬要争个版位,他们忘了只有理事会才能陪着国大新春成长,而不是这些“贡献良多”的学长。

回看国大校园内的各个华裔团体,多数都是从国大华裔学生理事会分割出来的。华人就是有这一个毛病!树大棵了,想自主了,不想被套上under的动词。

最后,我想说高教部部长宣布来临的大学新学年迟至9月才开课,一学期4个月,是否会影响明年的新春晚宴筹备工作,似乎还没有一个定案。希望一切可以安好,得以持续。

领养宠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