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2月12日星期六

自杀风不可长


自杀成了歪风,这是何等的悲哀。

一个月有60人自杀,年龄偏向18至25岁之间。这样的数据是否有些令人惊讶呢?坦白说,我有些意外,因为有60人勇敢地结束自己的生命,却没有胆量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和难题。这告诉我们了什么,人是多么地自私,人是多么地懦弱。死者已矣,我们基于同情,不加以“责怪”死者,但我们却不能苟同他们这种自私的做法。

生命是无价的,试想想躺在病床,与病魔顽抗的斗士们,他们希望健康地过生活,但上天却不给他们这个机会;而这些接连自杀的懦夫,却选择逃避,以为自己了结生命,自己就脱离困境,但他们却自私地把悲伤和问题留给疼爱他们的亲人和朋友。我们是该这样面对自己和家人的吗?

就算一个人常造访老人院也好,如何孝顺都好,在最后一刻,她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,为的就是一句“我累了”的话,再多的善事都弥补不了这一“跳”,佛不容之。最为离谱的是,自己欲阻止前女友跳楼,过后自己却往下跳,这是什么样的理由去跳楼啊?这是多么地轻易啊?到底这男生在一跃而下的当下,是否有考虑疼爱他的家人呢?听过一句话,为一个不爱你的人自杀,不如为爱你的家人留下你的生命。

我们在责怪“死者”的当儿,作为“死者”的家人,是必须负最大的责任的。是什么原因让死者选择死亡,也不与家人分享他的问题?除了个人的生活态度和抗压能力外,家庭关系也是最大的因素之一。现代人,尤其是年轻一辈,是属于草莓族,他们从小到大受到呵护,是温室里成长的小草或小花,但面对生活压力的时候,他们就轻易地说“累”,从而选择死亡来脱离困境。家庭环境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,过分呵护只是会让孩子走向灭亡,缺乏家人之间的互动和沟通,也将造成孩子失去避风港。因此,我所坚持的教育方式是让孩子从小学习跌倒的痛苦,学习重新站起来,当然家长并非袖手旁观,相反地,适时地给予温暖的肩膀,让他们靠一靠,教导他们如何走出困境,这里强调的是教导他们如何走出,不是没有教导性的带他们走出困境。

自杀成风,家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,成长环境和沟通决定了一个孩子在未来的抗压能力。年轻一辈对生命也缺乏“认知”,喜欢就在面子书流言要结束生命,这不是勇敢,而是懦夫所为,我们必须谴责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领养宠物